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中文字无码日韩欧毛,免费黄片儿WWW,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您現在的位置:太平洋保險 > 保險百科 > 養老保險 >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四川省應健全全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民工社保制

1月21日從政協第十屆四川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案組獲悉,農民問題依然是四川省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為此有委員專門建議,四川省應該盡快健全全省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民工社保制。建議建立全省農村養老保險制省政協委員劉戰國提案中指出,過去四川雖然在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上做了大量積極探索,但目前尚無覆蓋全省農民的養老保險政策,因此仍存在著農民養老保險覆蓋面窄、參保人數少和保障程度低等問題,在實際上無法滿足農民參保人員養老的需要。為此劉戰國委員建議,“政府要堅持按照個人養老儲蓄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和政府適當補助的原則,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應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專款專用。還要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預決算制度、支付預警報告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內部審核制度。劉戰國委員建議說,為切實搞好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強化約束監督機制,審計部門還要定期對基金籌集、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確保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正常使用與安全。委員提議建立農民工社保制民盟四川省委員會在一份集體提案中指出,現在農民工幾乎包攬了城市里最臟、最累和最險的工作,但農民工卻存在著權利與義務失衡、參保率低和退保率高、農民工的醫療保險制度建設不完善和農民工的失業保險制度不健全等問題。
為此,提案建議有關部門應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為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同時對完全市民化的農民工實行承包土地轉讓制度,將其轉讓收入全部或部分納入農民工社保基金,并折算成本人一定年限的個人賬戶積累額。這既有利于農民工社保個人賬戶積累,又能促進農村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此外,在農民工輸入城市與農民工輸出地區還應建立一種橫向財政支付制度,當作是城市對農民工的補償。
建議還表示,“有關方面應建立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和接續機制。”提議健全我省農村醫療衛生體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認為,雖然四川省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獲得了快速發展,但仍然存在著部分山區看病難、地區之間村衛生站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存在較大差距、鄉鎮衛生院的基本醫療設備配置仍然滯后和農村衛生人力資源匱乏等突出問題。為此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在集體提案中建議說,有關方面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對不同地區的村衛生站實施不同的財政補貼措施,建立對山區和偏遠村衛生站收入補貼傾斜政策,彌補其市場環境弱勢,拓展生存空間。“調整鄉鎮衛生院人才準入機制,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由人事局和衛生局制定人才準入標準,賦予鄉鎮衛生院長一定崗位的用人決定權。以資助上學為手段實施本地大學生的定向委培制度,培養人才儲備力量,簽訂完善的委培協議,增大委培生的違約成本。”提案還建議對新分配的大學生實行兩三年的工資補助和住房補貼,以解決因剛工作業績少而造成收入低的實際問題,確保人才的穩定性;繼續實施下派上調的互動模式,增強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技術力量;以組織榮譽、社會提倡和生活補貼等多種綜合手段鼓勵退休醫師下村坐診,實施鄉村醫生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培訓辦法,建立鄉村醫生考證的激勵制度等。

廣西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廣西新農保在推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難題:經辦管理服務難。新農保面對的群眾數目較大,人員配備少,很難服務好參保者。
維持農民長期參保意識難。新農保是農民自愿參加,而且是繳費年限比較長的保險,必然面臨如何維持農民長期參保意愿這一難題。
基金管理難。隨著新農保工作的推進,參保人數不斷增加,個人賬戶基金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如何對新農保基金進行有效管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制度銜接難。政府文件已經明確了與老農保的銜接,并沒有具體明確了與其他制度的銜接。如何實現與其他制度的有效銜接是新農保制度運行中必須妥善解決的難題。
完善廣西新農保制度,迫在眉睫。要健全各級新農保經辦管理機構,各縣社會保障部門要制定并完善本縣新農保各項業務管理規章制度,區級社會保障部門要盡快建立全區統一的新農保信息管理系統。要加強新農保財政補助政策的執行力度,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抓緊制定本地的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加大省級財政對貧困縣和農業大縣的轉移支付。
各縣在制定政策時,要帶有一定的激勵性,激勵農民早參保,就多享受。在新農保基金實現省級管理以后,可以考慮新農保個人賬戶基金像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那樣,進入資本市場投資運營,以實現保值增值。
廣西新農保制度要與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區政府應該考慮在不損害農民利益的基礎上制定銜接政策,可以在試點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經驗,逐一解決。

今年株洲將試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今后,“養兒”不再是農民防老惟一出路。昨日,記者獲悉,2009年我市將選一個縣先行進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
根據中央關于新農保指導意見,我市將建立繳費水平與收入現狀和承受能力相適應、保障水平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社會保障與家庭保障相結合、保險關系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相銜接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制度初步設定參保對象為具有本市戶籍年滿16周歲,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繳費基數為統計局公布的全市上年度農民人平純收入,繳費比例為10%左右,其中個人繳納5%左右,縣區政府補貼5%左右。
參保人員年滿60周歲,累計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以上,可按月領取養老金。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由中央財政提供,個人賬戶養老金月領取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退休對應年齡的計發月數。
同時,對在單位就業并建立了勞動關系的農民工參保,我市也出臺了具體的政策。按照政策規定,農民工參保,基數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規定,單位繳費比例為12%,個人繳費比例由農民工根據本人承受能力在4%-8%之間自主選擇。繳費滿15年的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辦法計發待遇,不滿15年的,回農村養老的,基金全額轉入新農保的個人賬戶,享受農保待遇。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仍需完善(時論精粹)

實現“老有所養”,有賴于建立比較公平而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09年施行、目前已覆蓋全國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使我國農民在老年以后能享受到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老年生活得到更切實的保障。這一制度的逐步完善,不僅對實現全民享有社會保障目標,而且對促進建立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快速推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國家財政對農民養老金的補助是財政的直接轉移支付行為。由于農村老年人群體收入水平低,公共財政對這一群體的轉移支付是公平正義社會理念的直接體現。其次,提高農民養老金待遇水平有利于擴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在個人繳費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制度覆蓋的人群越廣泛、養老金發放的規模越大,經濟效應就越明顯。
實現制度全覆蓋后,在既定的發展目標下推進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和制度調整,有必要博采眾長,吸取世界各國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有益經驗;同時必須依據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頂層設計,立足于我國國情來謀劃制度建設。當前,以下三個方面應引起更多重視。
更加注重保障公平。農村養老保險是惠及全體農村居民的制度安排。讓所有農村老年居民都能相對公平地享有養老保障,需要優化財政補助的方向和結構。國際上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個通常做法,是根據生活成本和波動確定養老金的調整機制。美國、瑞典等發達國家就建立了完備的隨物價調整的養老金計發辦法。鑒于我國仍存在較大的地區差距,有必要因地制宜地發揮各級財政的作用,明確各級財政責任,建立公平合理的農民養老金待遇水平正常調整機制。
更加注重可持續性。2009年以來實施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國家養老”,公共財政的大量投入是農村養老保險的重要財力保證。但應看到,我國農村老齡化程度較之城市更為嚴重,加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遠落后于城市,進一步增加了農村老人獲得老年照料的成本。因而農民養老金的財政支出將會隨著制度覆蓋面擴大和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而大幅度增加,財政壓力不容忽視。合理分擔養老保險融資責任,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在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的同時創新機制,使有關主體合理分擔養老保險融資責任,鼓勵農村居民為個人養老保險多繳費。
更加注重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低下是制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應加強農村養老保險服務體系建設,健全服務網絡,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公共服務可及性。加快信息化建設,改進服務手段,提高養老金發放和收取的便利性。加快理順管理服務的體制機制,加強標準化管理和服務。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辦法,建立信息公開、業務透明的基金監督機制。
太平洋保險種類繁多,可滿足您的多種要求,購買太平洋保險可直接登錄太平洋保險在線商城(www.ronghengkj.com)。

探析貴陽市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其中農村老年人口占全國老年人口的70%,在家庭養老和土地保障功能進一步削弱的形勢下,農村養老問題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貴陽市作為西部十省市中一個省會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適中,研究其養老保險制度,對于研究我國西部落后地區醫療社會保險制度及實施狀況具有特殊的普遍意義。

關鍵詞:養老保險 欠發達地區 政府作用
  
  一、貴陽市農村養老保險面臨的現狀

  我國各地區的社會保險制度由于社會歷史發展、經濟水平和社會傳統的不同造成了社會保險制度的地區差異化,但就各地的社會保險制度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貴陽市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現狀如何?現從三個方面來做一個簡要分析。

  1.貴陽市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貴陽市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是人均耕地少,地貌復雜,第一產業從業人口下降速度慢,人均產值低。貴陽市2004年年末總人口350.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78萬人,占全市人口數的53%。全市土地總面積804667公頃,其中耕地28897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91%,全市每個農業人口占有土地6.9畝,不足全國平均值的一半,農業人口人均耕地2.55畝,為全國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且多屬高原丘陵,不利機械化操作。據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全市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1.77億元,占本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即GDP)443.63億元的7.2%,不難看出農村的人均產值不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相對較差。

2.貴陽市農村居民經濟收入現狀

  貴陽市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總的來說是收入偏低,保障水平偏低,城鄉差距大。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市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3509元,僅占城市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的31.25%,不足三分之一,可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全市農村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費的恩格爾系數達0.44。2008年貴陽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為200元/人月,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最高的兩城區為140元/人月由此可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異。

  3.貴陽市農村養老現狀

  貴陽市農村居民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輔之以少數集體養老、儲蓄養老、征地補償養老、房屋出租養老、困難救助和低保養老。貴陽市農村目前社會養老模式仍以家庭養老為主,占63.1%以上;農村經濟的相對落后,長期以來農民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絕大多數邊遠地區的農民根本談不上存錢,當農民進入老年,靠儲蓄積累養老的為16.2%;參加城鎮職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鄉鎮企業為數不多,這一人群屬于養老無保障之列。隨著農村社會老齡化的到來,農民養老問題逐步凸現,已到了必須研究解決、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貴陽市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結合貴陽市農村的現狀,要建立貴陽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必須面對和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1.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差異

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造成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嚴重失衡的根源。長期以來優先發展工業的思路決定了城鄉發展的差異,貴陽市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大體各占一半,但2007年第一產業增加值還不到第二產、第三產增加值的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民純收入的3.2倍,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200元/月,是農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70元/月的2.8倍。

2.農業產業結構的差異

  解決“三農”問題的落腳點是提高農民收入,而關鍵在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以農為主,多種經營。盡管近幾年我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目標,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但農、林、牧、漁、服務業的結構不均衡,貴陽市的地形地貌又不適合大型機械的使用,就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而言不能形成規模,集約化、機械化、產業化程度低,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很難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種植面結構不合理,圍繞省會中心城市服務的多種經濟農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貴陽市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探析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其中農村老年人口占全國老年人口的70%,在家庭養老和土地保障功能進一步削弱的形勢下,農村養老問題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貴陽市作為西部十省市中一個省會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適中,研究其養老保險制度,對于研究我國西部落后地區醫療社會保險制度及實施狀況具有特殊的普遍意義。
  關鍵詞:養老保險 欠發達地區 政府作用
  
  一、貴陽市農村養老保險面臨的現狀

  我國各地區的社會保險制度由于社會歷史發展、經濟水平和社會傳統的不同造成了社會保險制度的地區差異化,但就各地的社會保險制度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貴陽市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現狀如何?現從三個方面來做一個簡要分析。

1.貴陽市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貴陽市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是人均耕地少,地貌復雜,第一產業從業人口下降速度慢,人均產值低。貴陽市2004年年末總人口350.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78萬人,占全市人口數的53%。全市土地總面積804667公頃,其中耕地28897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91%,全市每個農業人口占有土地6.9畝,不足全國平均值的一半,農業人口人均耕地2.55畝,為全國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且多屬高原丘陵,不利機械化操作。據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全市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1.77億元,占本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即GDP)443.63億元的7.2%,不難看出農村的人均產值不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相對較差。

  2.貴陽市農村居民經濟收入現狀

  貴陽市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總的來說是收入偏低,保障水平偏低,城鄉差距大。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市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3509元,僅占城市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的31.25%,不足三分之一,可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全市農村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費的恩格爾系數達0.44。2008年貴陽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為200元/人月,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最高的兩城區為140元/人月由此可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異。

3.貴陽市農村養老現狀

貴陽市農村居民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輔之以少數集體養老、儲蓄養老、征地補償養老、房屋出租養老、困難救助和低保養老。貴陽市農村目前社會養老模式仍以家庭養老為主,占63.1%以上;農村經濟的相對落后,長期以來農民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絕大多數邊遠地區的農民根本談不上存錢,當農民進入老年,靠儲蓄積累養老的為16.2%;參加城鎮職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鄉鎮企業為數不多,這一人群屬于養老無保障之列。隨著農村社會老齡化的到來,農民養老問題逐步凸現,已到了必須研究解決、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貴陽市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結合貴陽市農村的現狀,要建立貴陽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必須面對和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1.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差異

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造成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嚴重失衡的根源。長期以來優先發展工業的思路決定了城鄉發展的差異,貴陽市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大體各占一半,但2007年第一產業增加值還不到第二產、第三產增加值的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民純收入的3.2倍,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200元/月,是農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70元/月的2.8倍。

2.農業產業結構的差異

  解決“三農”問題的落腳點是提高農民收入,而關鍵在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以農為主,多種經營。盡管近幾年我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目標,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但農、林、牧、漁、服務業的結構不均衡,貴陽市的地形地貌又不適合大型機械的使用,就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而言不能形成規模,集約化、機械化、產業化程度低,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很難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種植面結構不合理,圍繞省會中心城市服務的多種經濟農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3.不同區域的差異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

由于貴陽市城市規劃、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貴陽市不同區域的農村各方面差異都較大。在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時候,對處于不同區域農村應該區別對待。不同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貴陽市經濟目前呈放射狀,由城市中心向邊遠農村逐漸減弱,經濟區域差異十分明顯。

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內容

3月15日,記者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徐州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辦法》公布。具有本市戶籍,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在戶籍地參加新農保。全市400余萬農民將實現老有所養。

新農保基金構成

按規定,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個人繳費標準目前設有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8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政府補貼: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鼓樓、云龍、泉山和九里區基礎養老金由市財政和區財政各按50%比例承擔;賈汪區基礎養老金由省、市財政承擔50%,賈汪區財政承擔50%;徐州經濟開發區基礎養老金由市財政承擔25%,開發區財政承擔75%;六縣(市)基礎養老金由省財政(含中央財政補助)給予補助。

地方政府對參保人參保給予補貼,補貼標準根據選擇的繳費檔次確定,每人每年30元至70元;有條件的地區可提高補助標準,補助水平限低不限高。另外,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其中一級殘疾人每人每年代繳100元,二級殘疾人每人每年代繳50元。六縣(市)參保補貼和為殘疾人代繳養老保險費的具體標準和辦法,由各縣(市)人民政府確定。

養老金支付終身

按規定,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

基礎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最低為60元,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標準,提高部分的資金由地方財政支出。本辦法實施前,已按老農保政策領取養老金的60周歲以上人員,待遇高于按新政策計算養老金水平的,可繼續執行原標準;低于按新政策計算養老金水平的,按新政策標準執行。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政府補貼余額用于繼續支付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

養老金領取條件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本市戶籍農村居民,符合領取養老金條件的,可按月領取養老金。本辦法實施前,已經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55周歲至60周歲女性,仍按原待遇標準繼續領取,年滿60周歲后按本辦法確定的標準領取。

本辦法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可按年繳費并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

另外,凡已參加老農保、年滿60周歲且已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可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對已參加老農保、未滿60周歲且沒有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應當將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并入新農保個人賬戶,按新農保的繳費標準繼續繳費,符合規定條件時享受相應待遇。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仍需完善,養老保險指的是什么

養老保障的實現有賴于建立更公平、更好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已于2009年實施,目前覆蓋全國,使中國農民養老后享受國家包容性養老金,使他們的養老生活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這一制度的逐步完善,不僅對實現全民社會保障目標,而且對促進建立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快速推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國家對農民養老金的財政補貼是財政的直接轉移支付。由于農村老年人的低收入水平,公共財政向該群體的轉移支付是公平正義社會理念的直接體現。第二,提高農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有利于擴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當個人繳費水平仍然很低時,制度覆蓋的人口越廣,養老金支付規模越大,經濟效應越明顯。

在實現制度的全面覆蓋之后,有必要在既定的發展目標下促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和調整。充分發揮世界各國的優勢,借鑒發展社會保障體系的有益經驗。同時,必須根據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頂層設計和國情,規劃制度建設。目前,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更加注重保障公平。農村養老保險是惠及全體農村居民的制度安排。讓所有農村老年居民都能相對公平地享有養老保障,需要優化財政補助的方向和結構。國際上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個通常做法,是根據生活成本和物價波動確定養老金的調整機制。美國、瑞典等發達國家就建立了完備的隨物價調整的養老金計發辦法。鑒于我國仍存在較大的地區差距,有必要因地制宜地發揮各級財政的作用,明確各級財政責任,建立公平合理的農民養老金待遇水平正常調整機制。

更加注重可持續性。2009年以來實施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國家養老,公共財政的大量投入是農村養老保險的重要財力保證。但應看到,我國農村老齡化程度較之城市更為嚴重,加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遠落后于城市,進一步增加了農村老人獲得老年照料的成本。因而農民養老金的財政支出將會隨著制度覆蓋面擴大和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而大幅度增加,財政壓力不容忽視。合理分擔養老保險融資責任,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在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的同時創新機制,使有關主體合理分擔養老保險融資責任,鼓勵農村居民為個人養老保險多繳費。

應更加重視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低下是制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加強農村養老保險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服務網絡,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加快信息化建設,完善服務手段,提高養老繳費和繳費便利性。加快理順管理服務體系和機制,加強規范化管理和服務。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辦法,建立信息公開、業務透明的基金監督機制。

上一篇: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 下一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相關文章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相關百科
發布:2021-02-04
保險分類
百科推薦
網友關注
保險關鍵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