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險:警惕“代理退保”,守護您的權益
近年來,不法分子打著為民維權的旗號,偽裝成律師等專業人士,以傳播法律知識為噱頭,騙取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不正當反催收、惡意逃廢債務、非法代理退保理賠、非法存貸款中介服務、虛假征信修復以及非法薦股等違法違規行為,以此謀取不法利益,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
一、案例介紹
45歲的家庭主婦李女士,出于對家庭的責任感,為全家精心配置了保險。然而,2022年11月,她在瀏覽短視頻時無意間點開了代理退保的宣傳廣告,從此命運軌跡發生了改變。不久后,李女士接到了一通自稱是代理退保中介的電話,對方自詡為專業律師,聲稱李女士所購買的保險毫無價值,慫恿她編造理由要求保險公司全額退掉所有保單。面對這番說辭,盡管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及時介入,耐心勸導李女士了解保險的意義功用和退保風險,但她仍執意選擇了退保,即便承擔數萬元損失。
半年后,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李女士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她的愛人因腦出血住院,急需理賠金來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然而,此時才驚覺原可獲賠的30萬重疾保障已成泡影。更令人揪心的是,中介不僅未兌現“全額退保”承諾,還持續以“服務費”名義索要錢財。這場騙局讓本不寬裕的家庭陷入雙重困境,李女士悔恨交加:“若早知維權應找正規渠道,何至于此……”
二、風險提示
在此,我們特向廣大消費者揭示非法代理維權風險,并提出以下防范建議:
(一)保持警惕,不輕信陌生電話和宣傳。當接到自稱是代理退保中介或律師的電話時,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輕易相信對方的言辭。對于任何形式的退保宣傳,都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行核實,切勿輕信陌生來源的承諾。
(二)深入了解保險產品,理性對待退保。在購買保險前,要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充分了解保險責任、免責范圍、退保條件和現金價值等關鍵內容。若對保險產品有任何疑問或不滿,應通過正規渠道與保險公司溝通解決,切勿輕易選擇退保。
(三)保護個人信息,謹慎提供敏感信息。在辦理保險業務時,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切勿將銀行卡、身份證、保險合同等重要單證輕易轉交他人。對于任何要求提供個人敏感信息的請求,都要仔細甄別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四)選擇正規渠道辦理退保業務。若有退保需求,應直接聯系保險公司官方客服熱線或前往正規營業網點辦理。切勿輕信網絡上或電話中自稱能幫你辦理“特殊退保”的非官方渠道。
(五)增強法律意識,及時尋求官方幫助。若已經遭遇代理退保黑產的騷擾或欺詐,不要驚慌,應立即向保險公司、監管部門或公安機關反映情況。同時,也要增強法律意識,了解代理退保黑產的違法性質,以便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最后,我們再次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擦亮雙眼,謹防被騙。在面對不明“幫助”電話和宣傳時,要保持清醒和理性,切勿輕信他人言辭而做出錯誤決策。
202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