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諸多研究發現,在安靜休息狀態下,每分鐘50~80次心跳最健康,超過80次就算增快了。
無論男女,靜息心率維持在正常且偏低水平的人更長壽,與靜息心率為60~69次/分鐘的老年人相比,那些靜息心率在70~99次/分鐘的老年人全因死亡風險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心率并非越慢越好,因為心率過低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所以,心率慢一點、穩定一點更容易長壽,但是也不能低于一個限度,因為長期心率過慢就容易導致心臟“泵”血不足,嚴重者可能導致猝死。
此外,我們也不能只看心率一個指標,還要看肺功能、血管、骨骼等多個綜合指標。
英國《科學報告》雜志刊文顯示,無論男女,靜息心率維持在正常且偏低水平的人更長壽。
2021年《中華預防醫學雜志》曾刊登我國一項研究發現:與靜息心率為60~69次/分鐘的老年人相比,那些靜息心率在70~99次/分鐘的老年人全因死亡風險更高。
為什么心跳慢更易長壽?
中醫認為,心率偏慢是心血充盈、心氣平和的表現。在這種狀態下,心臟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避免了因過度搏動而造成的損耗。這種平衡狀態有助于維持身體的整體健康,從而增加長壽的可能性。
當心血充足,心氣調和時,心臟無需過度用力即可滿足全身的血供需求,自然表現為心率偏慢而有力。這種狀態下,心臟負擔減輕,勞損減少,從而有利于延長壽命。
當然,心率并非越慢越好。過慢的心跳(每分鐘低于50次)同樣可能暗示心臟存在病變,如心臟傳導阻滯、竇房結病變等。
至于如何強健心臟,我們可以通過嘗試以下辦法:
1、合理進行日常鍛煉
合理的日常鍛煉有利于增強心肺功能,減緩身體機能的退化,中老年人群可堅持健走、慢跑等緩和的運動,盡量避免爆發力的劇烈運動,如短跑、各種強對抗的球類運動等等。
因為,中老年人普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斑塊,過高強度的運動容易導致血壓大幅度波動、斑塊破裂脫落等,從而出現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意外。
2、情緒平穩、飲食清淡、保證睡眠
日常應保持情緒平穩,日常飲食應避免過度飽餐,食物可以清淡為主,熬夜可使靜息心率加快,所以晚上保證充分睡眠,也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基礎。
總之,心跳快和心跳慢的人誰更健康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